杀菌锅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
发布时间:2025-09-25 22:47浏览次数:
杀菌锅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
一、杀菌锅操作方法
(一)操作前准备
- 设备检查:核对安全阀、压力表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,安全阀需手动测试灵敏度,压力表指针应归零;检查温度计显示是否准确,与标准温度计误差不超过 ±0.5℃;确认进汽阀、排水阀、排气阀等阀门开关灵活,无渗漏;查看门体密封圈是否完好,无裂纹、老化或变形;接通电源或蒸汽源,检查控制系统(如 PLC 面板)是否正常启动,报警功能是否灵敏。
- 物料准备:按工艺要求装料,如罐装物料液位距罐口 1-2cm(防止加热膨胀溢出),软包装物料需排列整齐,避免堆叠过密;检查物料密封状态,确保无漏液、胀罐现象;根据物料类型(如肉类、果蔬、饮料)确定杀菌温度、时间及压力参数,录入控制系统。
- 锅内准备:清空锅内残留积水或杂物,按设备要求加入适量清水(水位需没过加热管,避免干烧);关闭锅门,旋紧门锁或启动气动密封装置,确保门体密封到位,无漏气风险。
(二)实操步骤
- 升温排气:启动加热系统(蒸汽加热或电加热),同时打开排气阀,缓慢升温。当锅内温度升至 90-95℃时,保持排气 5-10 分钟(排除锅内冷空气,避免形成 “冷点” 导致杀菌不彻底);观察压力表,此时压力应随温度同步上升(如 100℃时对应 0.1MPa),若压力异常,需停机检查阀门状态。
- 恒温杀菌:排气结束后关闭排气阀,继续升温至设定温度(如肉类 121℃、果蔬 105℃),启动恒温计时。期间通过控制系统实时监控温度、压力,确保温度波动不超过 ±1℃,压力稳定(如 121℃时压力保持 0.12-0.13MPa,防止包装变形);每 5 分钟记录一次参数,若出现温度骤降或压力泄漏,立即关闭加热源,排查故障(如阀门渗漏、蒸汽压力不足)。
- 降温降压:恒温结束后,关闭加热系统,打开冷水阀(或冷却水循环系统),缓慢通入冷水降温。初始降温速度控制在 1-2℃/ 分钟,避免温差过大导致罐体破裂或软包装收缩变形;同时打开排气阀缓慢降压,使锅内压力与外界压力差不超过 0.05MPa,防止负压损坏设备。待锅内温度降至 40℃以下、压力归零后,关闭冷水阀和排气阀。
(三)停机与维护
- 卸锅:确认锅内无压力、温度安全后,打开锅门(手动或自动),轻取物料,避免碰撞导致包装破损;检查物料状态,如出现胀袋、漏液,需单独标记并排查原因。
- 设备清洁:排净锅内积水,用清水冲洗锅内及门体密封圈,去除残留物料;若有顽固污渍,可用中性清洁剂擦拭,再用清水冲净,避免腐蚀设备;擦干设备外部,保持表面干燥。
- 日常维护:每次使用后检查密封圈磨损情况,每 3 个月更换一次(或按需更换);每月校准压力表、温度计,每年送检安全阀;每周检查阀门阀芯、加热管,清除水垢(可用柠檬酸溶液清洗);记录设备运行及维护情况,建立台账,便于追溯故障。
二、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
(一)安全操作要求
- 操作人员需经培训上岗,熟悉设备结构及应急预案,禁止无证操作;操作时穿戴防护装备(如耐高温手套、防滑鞋),避免接触高温部件。
- 全程禁止超压、超温运行,若锅内压力超过设定值 10% 且安全阀未自动泄压,需立即手动打开泄压阀,关闭蒸汽源,待压力降至安全值后停机检修。
- 未卸压、降温前禁止开启锅门,防止高温蒸汽喷射伤人;开门时应站在门体侧面,避免正对门体,防止物料或蒸汽意外喷出。
- 设备运行中若出现异响、泄漏、控制系统故障,立即停机断电(或切断蒸汽源),排查故障并报修,禁止带故障操作。
(二)工艺参数控制
- 不同物料需匹配对应杀菌工艺,禁止随意更改温度、时间参数(如低温物料按高温工艺处理会导致营养流失,高温物料按低温工艺处理会杀菌不彻底);更换物料类型时,需重新校准工艺参数并测试杀菌效果。
- 排气必须彻底,若冷空气残留,锅内局部温度可能低于设定值(如 100℃时冷点温度仅 85℃),导致微生物未被完全杀灭,引发产品变质风险;可通过在锅内不同位置放置温度记录仪,验证排气效果。
- 降温阶段需同步控制压力,若降压过快,软包装可能因内外压差过大而胀破;若降温过慢,物料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,会影响口感和营养(如维生素流失)。
(三)设备维护管理
- 每日班前检查电源、蒸汽源连接是否牢固,阀门开关是否正常;班后清洁设备,关闭总电源、蒸汽阀,防止设备空耗或意外启动。
- 易损件(如密封圈、阀门垫片)需定期储备,发现老化、破损立即更换,避免因密封不良导致蒸汽泄漏,影响杀菌效率或引发安全事故。
- 设备长期停用(超过 1 个月)时,需排空锅内积水,涂抹防锈油(针对金属部件),关闭门窗防尘,定期开机试运行(每月 1 次),防止部件锈蚀或控制系统失灵。
(四)其他注意事项
- 操作过程中需完整记录工艺参数(升温时间、恒温温度 / 时长、降温速度)、设备运行状态及物料批次信息,便于产品质量追溯,若出现质量问题,可快速排查原因。
- 物料装锅时需预留间隙(如罐与罐之间间距 5-10cm),确保蒸汽或热水循环顺畅,避免局部物料受热不均;禁止超载装锅,防止锅门密封不严或设备负载过大。
- 节能操作:合理规划生产批次,避免设备频繁启停(每次启停会消耗较多蒸汽和电力);降温阶段排出的热水可回收利用(如用于下次装锅前的预热),降低能耗。